文/罗华昌中医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图片
人老了,身体就像用久了的机器,零件都磨得差不多了,经不起瞎折腾。尤其是那点男女方面的欲望,年轻时或许不算啥,到老了真得收敛着点,不然遭罪的是自己。
男人啊.........
头晕、腰疼、晚上睡不好,很多时候都跟这事儿没节制有关系。老辈人早就说过,“欲望这东西,太过了就成祸害”,年轻时耗得起,老了再不当回事,就是拿健康开玩笑。今天就实实在在跟大伙说几句,为啥老了必须把这欲望收一收,还有咱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,怎么用几味草药调理调理,让后半辈子能安稳点过。
我坐诊这些年,见的老人多了,有些话不吐不快:人上了年纪,那点男女之间的欲望,真得下决心控制控制,该戒就得戒。别觉得说这个不好意思,这不是丢人的事,是关系到自己能不能舒坦过日子的大事。
人老了,身子跟年轻时真不一样。就说肾里的那点精气,年轻时就像满桶的水,用了还能慢慢续上;到老了,桶里的水早就不多了,再一个劲往外舀,很快就见底了。中医说 “肾是先天的本钱”,这本钱亏了,浑身都得出毛病。最先受不了的就是腰,弯腰捡个东西都费劲,直起来的时候能疼得龇牙咧嘴;晚上也别想安生,刚躺下没一会儿就得起来上厕所,一夜折腾七八趟,觉都睡不完整;白天呢,头总是昏沉沉的,脚底下发飘,上台阶都得扶着点,稍微不注意就可能摔着。这些还只是表面的,往深了说,心、肝这些器官都可能跟着受影响,毕竟身上的器官都是连着的,一个地方虚了,其他地方也好不了。
有人可能会说,“老了还能有这心思,说明身体好”。这话不全错,但得有个度。就像种地,年轻时土地肥,多下点种子、多浇点水,收成能好;到老了土地瘦了,还这么折腾,地里的养分就被耗尽了,最后啥也长不出来。老人的身体也是这个道理,那方面太放纵,就像给瘦地猛施肥,看着好像挺有劲儿,其实是在透支自己,等真出了问题,后悔都来不及。
老祖宗早就把这道理说透了。《黄帝内经》里写着,“人过了五十,身体就发沉,耳朵眼睛都不那么灵了;到了六十,精气大不如前”,这时候还不知道节制,就是跟自然规律对着干。还有老医书里说,“要是把精气耗光了,病就来了,甚至活不长”,这话听着重,但都是实话。这些都是多少代人总结的经验,咱得往心里去。
人老了,日子本该过得慢悠悠的,晒晒太阳、种种菜、跟老邻居聊聊天,多自在。可要是被那点欲望牵着走,日子就容易乱套。白天心里不踏实,老琢磨那点事;晚上睡不好,精神越来越差;时间长了,脾气也可能变急,跟家里人说话都带火,好好的晚年生活,就这么被搅得不安生。这又何必呢?一辈子都过来了,啥没见过?到了这岁数,求的是安稳,不是那一会儿的痛快。
那有人问了,欲望上来了控制不住,总不能硬憋着吧?别担心,咱中医有办法,用几味草药慢慢调,既能把多余的 “火气” 降下去,又能把亏的 “底子” 补回来,身子稳了,那点念想自然就淡了。我给大伙说个常用的方子,一共10味药:炒知母 9 克,炒黄柏6克,生地 15 克,熟地 15 克,山茱萸 12 克,茯苓 10 克,泽泻 10 克,丹皮 10 克,莲子 15 克,炒酸枣仁 30 克,。
这方子的道理不复杂。知母和黄柏是一对,专门清肾里的虚火。老人那方面欲望旺,很多时候不是真有劲儿,是虚火在 “拱” 着,就像干柴遇了火星,看着火苗大,烧完就成灰了。这两味药能把这火压下去,火一退,心里的躁动就轻多了。
生地和熟地是补精血的。生地性凉,能滋阴凉血,就像给干了的地里浇点凉水;熟地性温,能补血填精,像是给地里加把肥。一凉一温,既能补上,又不上火,把亏的肾精慢慢填回来,身子硬朗了,也就没那么多闲心思了。
山茱萸这味药能 “锁” 住肾精,就像给粮仓加了把锁,不让好不容易补上的精气随便漏掉。老人本来就精亏,再漏点,身子就更虚了,有了它,就能把补进去的稳稳守住。
茯苓和泽泻是排湿气的。老人新陈代谢慢,身上容易积湿气,这些湿气就像挡路的石头,影响药效。把它们排出去,药才能更好地起作用,调理起来也顺当。
丹皮能凉血活血,虚火太盛的时候,血会变 “热”,丹皮能让血凉下来,让气血跑顺了,免得火太大伤了身子。
重点说这炒酸枣仁 30 克,它是帮着 “交济心肾” 的关键。中医讲,心在上属火,肾在下属水,正常情况下,心火往下走,肾水往上涌,水火相济,人就安稳。老人为啥欲望难控?很多时候是心火太旺,总往上飘,肾水又亏,接不住,水火不相济,心就静不下来,总胡思乱想。炒酸枣仁能把这浮动的心火 “拉” 下来,让它往肾的方向走,同时也能帮着肾水往上提,让心肾能 “搭上话”,水火调和了,心里不烦躁了,那点多余的欲望自然就淡了。这就像给乱跑的心神找个安稳地方,它不闹腾了,人也就踏实了。最后加莲子,能清心火,让心神安稳。心里不烦躁了,踏踏实实的,多余的欲望自然就淡了。你看,这方子不是硬堵,是一边清、一边补、一边疏,把身子调理顺了,欲望没了源头,慢慢就淡了。
不过得说清楚,这方子是个基础,就像衣服的基本款,得根据个人情况改。比如火大的,晚上睡不着、嘴发苦,可能得加 3 克黄连;湿气重的,舌头腻、肚子胀,得加 6 克苍术;爱出汗的,一动就浑身湿,可能加 10 克五味子。所以千万别自己抓药乱吃,一定得找中医面诊,号号脉、看看舌苔,让大夫根据你的情况调方子。
中医讲究 “千人千方”,没有哪张方子能适合所有人。就像做鞋,得按脚的大小肥瘦来,才能合脚;吃药也一样,得看自己的体质,差一味药、多几克少几克,效果可能差老远。
说到底,老了要控制那性欲望,药只是帮衬,关键还得自己想明白。人这辈子,年轻时拼过、闯过,到老了该享清福了。每天踏踏实实吃顿饭,安安稳稳睡个觉,出门遛弯不用人扶,跟老伙计下下棋、晒晒太阳,看着孙辈绕着跑,这才是福气。把那点念想收一收,把身子养硬朗了,才能多享几年这样的日子。要是天天被病缠着,再好的日子也过不舒心。
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?公众号留言,我为你专业分析
亲爱的各位网友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。
在交流中,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,不知如何应对,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,存在健康困惑。
现向大家说明: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,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,为大家做辩证分析。
但因网络交流限制,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,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,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,望理解。
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,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,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,树立正确健康观念。
本文内容原创,如有转载请标明 “转自中医罗华昌公众号”,侵权必究。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弘道》及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版|权|声|明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